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身边好人

“池州好人”万红梅:她将余热化彩虹

发表时间: 2016-12-19 12:04:56 来源: 县文明办

 

  七年如一日帮助残障老人的青阳县退休老党员万红梅 

 

  已过古稀之年的万红梅,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红梅花开,芳名远播。在青阳县和九华山一提到万红梅,很多人都知道她是一位退而不休的老馆长。她是九华山文化馆原馆长,1996年退休,犹如风雨过后的彩虹,退休不褪色,余热更生辉。19年来,她作为老党员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不为名利,乐于助人,笔耕不辍,谱写着夕阳之歌。日前,经池州好人评审委员会评定,万红梅当选11月份“池州好人”。

 

  一、七年如一日,善待帮助残障(弱智)老人

 

  万红梅同志家庭收入并不多,每月工资2160元,生活俭朴,用钱精打细算。但是她对待她家附近的残障老人却非常大方,毫不吝惜。她七年如一日,每天补贴一点给那位老人吃喝,时不时还送些糕点、水果等,甚至在她外出几日,还会留给老人以足够的吃饭钱。她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还带动自己的子女、孙子们也这样做,同时劝说周围的邻居,要善待老人。她经常说:“老人虽是傻子,但是他同样是一条生命啊!”从她的言行中,不难看出万红梅同志那高尚的敬老助人、扶贫济困精神,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美德,其事迹在《池州日报》、《安徽文明网》都作了报道。

 

  二、勤于笔耕创文艺精品,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贡献

 

  万红梅同志,现已是70多岁的老人,但她除积极参加青阳县爱晚联谊会所举行的各项公益活动外,她还是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也是安徽诗词学会及省炳烛会会员,池州市诗联青阳诗联分会的副会长,平时兼职多,社会活动不少,但她仍不辞辛苦,对工作有一种“咬住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持做事非要做好不可。她退休在家的十多年时间里,出版发行了七本书,如《一代人的春秋》16万字,讲述了苏琴等与共和国同龄的一代人的命运。书中描写了这一代人在“文革”中的经历,在改革开放,尤其是经济大潮洗礼下的思想状况,家乡环境及其与时代并进的巨大变化,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的命运和一代人的成长。她在书中,尽情呕歌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万红梅同志还特别擅长呤诗作词,先后出版了《历代咏梅诗集》(20万字),《历代咏百花诗词集》(12万字),《疏影诗词集》(12万字)。七部著作字数多达140多万。2006年,她所撰写的人生格言因内容好、内涵深厚,获得“中国国家艺术家”荣誉称号;2010年,她被《中国文化报》编入《年度艺术人物风采》一书,荣获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等奖项。

 

  万红梅同志不仅热心帮助他人,敬老济困,而且乐做善事,经过她呕心沥血写出的作品,数量多,质量优,内容健康向上,坚持贴近百姓,接地气,弘扬真善美,恰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宝库中的一颗颗灿烂明珠,闪闪发亮。她不愧为弘扬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努力用自己的作品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展望美好未来。

 

  三、把握做人准则,建设和美家庭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万红梅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媳、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孝老爱亲,尊重长辈,教育后代。自从万红梅参加工作后,每次领到工资,都会买一样父母喜欢的礼物送给他们。万红梅的母亲住在九华山闵园,年老体弱,长年生病,其他子女都不在身边。万红梅同志主动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任劳任怨,直至母亲94岁病故。

 

  万红梅同志还善于处理婆媳关系,她视公婆为父母,用心、用情,宽容、大度,除购买生活用品外,她每月发工资时,都会给婆婆50元零花钱,以便老人急需之用。只要老人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他们面前,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婆婆见人就说:“我这个媳妇真好,她发大工资,给我发小工资。有这样的好媳妇,是我们前世修来的。”万红梅婆媳相处20多年,从未发生口角、红过脸,得到周围群众的一致夸赞。

 

  万红梅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她育有三个子女,大儿子在九华山公安局任政委,女儿在九华山文化馆工作,小儿子做生意。她时常教育子女学习要刻苦、工作要敬业、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她特别要求小儿子要坚持商业道德,要用真心对待顾客。有一次,一位外地旅客到她小儿子的商店买了一只玉镯,之后又不想要了,要求退货,万红梅的小儿子二话没说,爽快满足了对方要求。这位旅客非常满意,逢人就说:“九华山人真好!”

 

  万红梅同志是一位优秀的退休干部和模范共产党员,她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真正做到了老骥伏枥建新功,圆梦中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