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身边好人

叶勇:帮扶山村摘贫帽

发表时间: 2017-07-26 10:02:21 来源: 县文明办

位于318国道旁的乔木乡凌塘村,下辖18个村民组,1900多人口。在2015年,全村仍有45户、96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虽地处国道附近,落后的基础设施、惨淡的产业经济却使得该村始终无法摆脱贫困。

 

如何借助精准扶贫工作的东风,使该村摘掉贫困的穷帽,是摆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叶勇面前的一道难题。叶勇原本就职于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10月份进驻凌塘村以后,他针对村里的情况,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奔走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和村委会成员一起识别确定贫困户。同时,为村里建立了贫困户数据库和脱贫时序表,编制全村年度脱贫计划、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因地制宜发展徽菊种植、中药材种植等增收产业和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发展思路。

 

叶勇介绍,凌塘村在2014年才有正式单位帮扶,许多工作都是从头开始,任务很重。为此,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按照要求,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和驻村时间要求,做到人到心到,每月驻村时间达20天以上,杜绝了“走读”和“两头跑”等不良现象,而他自己更是几乎每天都住在村里,全力开展工作。

 

农村要脱贫,基础设施是关键,而基础设施的改善必须有项目和资金支持。叶勇便积极向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衔接协调,争取更多项目落户到村上。在他的协调上,交通部门支持完成了18个村民组道路硬化工程,9个村民组亮化工程,并新建了村民便民服务大厅和健身活动广场。同时利用自身选派的优势,加强与池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池州市人民医院、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联系,先后争取100万项目资金,新建一栋2层600平方米医疗综合楼,并邀请各类临床专家定期坐诊,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在他的努力下,凌塘村的道路、水电、房屋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提升。

 

如果基础设施建设是给该村输血,那么扶持产业发展就是造血。

 

叶勇结合落实产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徽菊、中药材等产业,帮助凌塘村挖掘和利用资金、扩大惠农贴息贷款,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知识、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实现了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增收技能。

 

为了帮助白血病患儿家庭渡难关,除却日常的输血式扶贫,他积极鼓励患儿家长发展养殖产业,并先后为其申请联系扶贫资金、银行贴息贷款,共计10余万元。如今,患儿的病情趋向稳定,夫妇二人整天在猪圈里忙碌着。

 

他还同村委会其他成员一起,依据当地优渥的土地和山场资源,通过毛竹“支部+协会”、中药材“支部+公司+农户”、食用菌“合作社”等模式,积极发展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种植、徽菊种植、经果林白茶等产业。目前该村拥有1000亩毛竹基地、投资6000万元的新泰中药材厂和200亩中药材示范基地、日产300斤平菇的食用菌合作社、100亩徽菊种植基地、300亩种植白茶、黄桃、琵琶生态农业、120亩七彩水稻。特别是徽菊产业的发展,带动每户村民致富,亩产纯利润达到一万元;同时为村集体带来了将近8万元的收入,人均增收达1000元。

 

如今,凌塘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行走在新建成的通村道路上,可以看见一座座民居坐落在道路两旁,一片片中药材长势旺盛,一朵朵徽菊喜获丰收……面对这样的景象,叶勇语气坚定地说,“是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和帮扶工作给凌塘村带来了新气象,开启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