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典型丨学习身边好人 汲取奋进力量
发表时间: 2023-02-23 09:19:53
来源: 县文明办
一个好人树起道德标杆,一群好人铸就文明青阳。在灵秀青阳的大地上,有与人为善、济困扶危的“助人为乐”,有奋不顾身、救人于危难的“见义勇为”,有深耕不辍、殚精竭虑的“敬业奉献”,有一诺千金、抱诚守真的“诚实守信”,有彩衣娱亲、爱老慈幼的“孝老爱亲”。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人、宣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
2022年中国好人、安徽好人
18岁女孩捐献遗体器官 以爱之名续点生命之灯

胡程婷 |
2022年安徽好人
50余年如一日,照顾岳父似亲儿的“孝顺女婿”

王秀发,男,汉族,1944年1月出生,青阳县杨田镇黄泥村人。王秀发五十余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迈岳父,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给岳父无微不至的关爱。王秀发家庭和睦孝顺的家风代代相传,在乡亲们口中早已成为美谈。王秀发曾获评“第九届全省百名孝星”“池州好人”“2021·最美池州人”等荣誉。( 2022年第四季度安徽好人)
2022年池州好人
坚守急救一线十余载,主动请缨抗疫、援疆,用行动践行医者使命

慈云胜,男,汉族,1977年8月出生,青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外一科副主任、普通外科主任医师。他长期工作在急诊一线,患者的呼唤就是冲锋的号角,每次只要听到急救车的铃声,他都会积极组织和指挥抢救。他带领的急诊科医护团队曾多次成功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冲在最前线,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援疆时期,他尽职尽责,精心带教各种疑难病例诊疗、手术,做好“传、帮、带”工作。(2022年2月份池州好人)
身残志坚不忘初心,投身公益服务村民

罗冬花,女,汉族,197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青阳县庙前镇双石村人。早年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塑料厂打工时,不幸手部受伤,右手鉴定为四级伤残。身残志坚的她进入本地绣花厂后,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工作,以伤残之躯绽放生命的光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与丈夫王忠富舍小家为大家,服从村组织安排,积极参与卡口值守、摸排宣传等各项防疫工作,履职尽责。罗冬花还动员儿子与她一起义务种植油茶树、维护全员核酸检测秩序……她发扬诚实守信、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村民一致的肯定和赞扬。(2022年3月份池州好人)
精细研判、攻坚克难,全力侦破多起网络犯罪大案

章龙,男,汉族,198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青阳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大队长。2009年11月参加工作以来,他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以质朴的情怀诠释着一名基层民警对公安事业的热爱,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有志青年,在千锤百炼中成长为一名业务精通、独挑大梁的“网安卫士”。全力攻克全国首例房卡模式棋牌公司开设赌场案件,全力破获公安部督办的重大黑客攻击破坏犯罪案件,连续侦破涉黄、涉赌、涉黑等重大网络犯罪案件。他先后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网安标兵”“全省十大忠诚卫士”“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公安机关疫情防控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全市政法先进典型”“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工作先进个人”、池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22年4月份池州好人)
扎根乡村教育三十载,为学生实现人生梦想奉献光和热

张双根,男,汉族,197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青阳县庙前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三十年间扎根乡村教育,他与46位同事携手并肩为612名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翅膀。他们将一座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建设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安徽省首批“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安徽省示范家长学校、池州市绿色学校、池州市美好校园、池州市文明校园、池州市平安校园、池州市首批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022年5月份池州好人)
毅然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他人点亮生命之光

曹伟,男,汉族,1989年4月出生,青阳县中医院血透中心主治医师。他大学毕业后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新疆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为国家边疆建设尽责尽力。他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临床工作中热忱服务患者,忠于医疗卫生事业。2022年5月16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2022年6月份池州好人)
二十七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妻子,谱写伉俪情深佳话

王德平,男,汉族,194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青阳县蓉城镇蓉东村人。作为丈夫,他27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不离不弃照顾瘫痪的妻子;作为党员和村民组长,他履行承诺,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2022年被评为池州市最美家庭。(2022年6月份池州好人)
传承发扬“青阳腔”,深耕文艺事业六十载

江进,女,汉族,1945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省级传承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理事。1960年4 月进入青阳县黄梅戏剧团,从此走上了艺术表演之路,先后在舞台上主演过百余个大小剧目角色,塑造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上世纪九十年代,剧团面临困境,江进带领全体人员开辟新的途径,谋划演出策略,抢救、挖掘“青阳腔”,拓宽演出舞台,为非遗传承呕心沥血。她排练和主演的“青阳腔”节目多次在“全国青阳腔学术研讨会”上演出,得到全国“青阳腔”专家学者们的好评。退休后,矢志不移,带徒传艺,一如既往为“青阳腔”的传承和发扬贡献力量。(2022年7月份池州好人)
悉心照料残疾丈夫和年迈婆婆,用朴实行动诠释孝老爱亲传统美德

左爱兰,女,汉族,1962年10月出生,青阳县丁桥镇明塘村界山组村民。多年来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悉心照料婆婆,用善良、孝顺、勤劳和坚韧诠释了家和万事兴的真谛。2004年她的丈夫因患脑血栓卧床不起,导致半身不遂,在左爱兰的精心照料下,丈夫的生活逐渐自理,身体也渐渐康复。她孝敬老人、关爱儿女、团结邻里、勤劳致富、自强自立,以淳朴的家庭责任感和尊长崇善的道德情操诠释了“崇文、厚道、自强、包容”的精神。2022年获得池州市文明家庭和池州市最美媳妇称号。(2022年9月份池州好人)
热心公益、甘于奉献,用仁爱之心为助残事业增光添彩

鲍来胜,男,汉族,196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青阳县蓉城镇五溪村董村组人。2001年鲍来胜开始参加公益活动,2018年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累计服务1550多小时,无偿献血2400cc,捐献血小板400cc。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义务值班200多小时。2022年3月下旬,鲍来胜又毅然决然地加入防疫工作,克服各种困难,直至当地疫情平稳。用他自己的话说:“能帮助别人也是快乐的事,这对我来说是工作之外的工作。”(2022年10月份池州好人)
身患重病仍践行善举,全心全意服务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

田腊花,女,汉族,1982年1月出生,青阳县杜村乡人。高中毕业后,她独自外出务工,做过鞭炮加工、冲床、仪表等工作。2016年9月份回乡工作,几年后因患肠癌离职。2021年身患重病的田腊花加入青阳县助残义工协会,她马不停蹄的奔跑在助残敬老、帮困拥军、历史文化收集、环保、公益食堂、义警等公益活动路上,即便一年两次手术与化疗也从未耽误她参加公益活动。(2022年11月份池州好人)
主动请缨赴沪“战疫”第一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陈广兰,女,汉族,1976年11月出生,青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1995年安庆卫校护理专业毕业后,她坚守临床一线护理27年。工作兢兢业业,关心爱护每一位患者,积极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解决护理疑难问题。2022年3月,上海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她妥善安排好自己常年瘫痪在床的婆婆与九十多岁的妈妈,主动请战参加池州市第一批援沪工作,担任青阳援护医疗队总领队,她带领的医疗队完成约239800人次的采样任务,工作最久的一天达23小时。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让她忘记了被新冠感染的危险,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人员的职责与担当。(2022年12月份池州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