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杜村乡:涵养乡风文明 赋能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 2022-10-25 12:01:11
来源: 县文明办
傍晚时分,青阳县杜村乡宗文村河滩中心村的文化活动广场人头攒动,村民们跳起欢快的广场舞;西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队员们正在抓紧时间排练歌咏会节目;河东村爸妈食堂里的老人们正吃着可口的饭菜……
近年来,杜村乡以乡风文明治理为切入点,以文明乡镇创建为抓手,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杜村好人,让向善之风渐起
从逆向奔入火海救人牺牲的“平民英雄”“中国好人”罗腊英,到无怨无悔照顾同母异父的残疾弟弟的“最美青阳人”王敦莲,常年从事爱心公益事业的王平和丁伯臣……一个个“杜村好人”为乡村增辉。
年近70岁的刘建国医生每天在上峰村忙碌着:到东家去给老人量量血压,到西家去给小娃娃测测体温。虽然现在好多人家都有了小轿车,都可以去县里看病治疗,但刘医生仍然背着他的宝贵药箱子乐呵呵地去每一家走访、医访。刘医生笑着说:“现在医疗水平好了,生活水平好了,我工作也没那么多了,那我就多跑跑,为他们做好平时的保健工作,看到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幸福,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一名村医,虽然苦点累点,但我心里就是感觉很舒服!”
志愿服务,助力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移风易俗是关键。西河村的移风易俗大礼堂正在紧锣密鼓地做最后的收尾工作,龙华村绘制“移风易俗”墙体彩绘,并利用村里大喇叭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增强移风易俗工作的传播力,五阳村的志愿者们也自愿为办白事农户做好移风易俗宣传和疫情防控登记工作。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瞄准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杜村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的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宣传作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一村一志愿”服务项目,以志愿服务促进乡风文明,形成以乡级文化志愿服务队、文明创建志愿服务队,带动村级11支特色服务队和22支村志愿服务小分队常态化开展多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工作模式,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开展。
文化惠民,为幸福生活添彩
农民富,不光是兜里有钱、仓里有粮,还要精神丰盈。宗文村的爱心书屋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具有教育和关爱氛围的“家”,成了留守儿童放学后最想来的地方。这里有1600册左右各类图书,既有孩子们最爱看的绘本漫画等读物,也有红色经典、少儿文学、历史地理、人物传记等书籍,书屋向周围各村广大儿童免费开放阅读,书屋内灯光、桌椅样样具备,为儿童提供优质的阅读环境。
另一边,杜村乡文化志愿服务队在当地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品牌。该队有固定成员12名,吸引了各个年龄段参与,上至67岁下至13岁,他们常年在乡域内开展文化文艺活动,尤其重点为留守老人、孤寡老人服务,为他们带去精彩的戏曲演出,在疫情防控期间,还编撰了朗朗上口的防疫歌供大家传唱。
杜村乡通过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的种子日益植根到每个人的心田,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中安在线 吴璟璟)
近年来,杜村乡以乡风文明治理为切入点,以文明乡镇创建为抓手,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杜村好人,让向善之风渐起
从逆向奔入火海救人牺牲的“平民英雄”“中国好人”罗腊英,到无怨无悔照顾同母异父的残疾弟弟的“最美青阳人”王敦莲,常年从事爱心公益事业的王平和丁伯臣……一个个“杜村好人”为乡村增辉。
年近70岁的刘建国医生每天在上峰村忙碌着:到东家去给老人量量血压,到西家去给小娃娃测测体温。虽然现在好多人家都有了小轿车,都可以去县里看病治疗,但刘医生仍然背着他的宝贵药箱子乐呵呵地去每一家走访、医访。刘医生笑着说:“现在医疗水平好了,生活水平好了,我工作也没那么多了,那我就多跑跑,为他们做好平时的保健工作,看到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幸福,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一名村医,虽然苦点累点,但我心里就是感觉很舒服!”
志愿服务,助力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移风易俗是关键。西河村的移风易俗大礼堂正在紧锣密鼓地做最后的收尾工作,龙华村绘制“移风易俗”墙体彩绘,并利用村里大喇叭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增强移风易俗工作的传播力,五阳村的志愿者们也自愿为办白事农户做好移风易俗宣传和疫情防控登记工作。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瞄准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杜村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的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宣传作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一村一志愿”服务项目,以志愿服务促进乡风文明,形成以乡级文化志愿服务队、文明创建志愿服务队,带动村级11支特色服务队和22支村志愿服务小分队常态化开展多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工作模式,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开展。
文化惠民,为幸福生活添彩
农民富,不光是兜里有钱、仓里有粮,还要精神丰盈。宗文村的爱心书屋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具有教育和关爱氛围的“家”,成了留守儿童放学后最想来的地方。这里有1600册左右各类图书,既有孩子们最爱看的绘本漫画等读物,也有红色经典、少儿文学、历史地理、人物传记等书籍,书屋向周围各村广大儿童免费开放阅读,书屋内灯光、桌椅样样具备,为儿童提供优质的阅读环境。
另一边,杜村乡文化志愿服务队在当地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品牌。该队有固定成员12名,吸引了各个年龄段参与,上至67岁下至13岁,他们常年在乡域内开展文化文艺活动,尤其重点为留守老人、孤寡老人服务,为他们带去精彩的戏曲演出,在疫情防控期间,还编撰了朗朗上口的防疫歌供大家传唱。
杜村乡通过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的种子日益植根到每个人的心田,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中安在线 吴璟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