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创建动态

青阳县:留住了美丽乡村 记住了美丽乡愁

发表时间: 2017-10-11 09:05:02 来源: 县文明办

正值初秋时节,记者走进了青阳县陵阳镇谢家村,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因国家原副主席董必武的一句“富贵陵阳镇 ,风流谢家村”闻名遐迩,如今呈现给我们的依旧是一个色彩分明的江南村景。

 

谢家村位于陵阳镇沙济的琉璃岭下,是谢氏聚族而居的大村落,下辖6个村民组,252户870余人,自古以来生态优美、底蕴深厚、徽韵十足,村里民宅的外形,全是白墙青瓦,在村前溪光绿水的映衬下,呈现一种祥和、宁静的感觉,经历过无数的风吹日晒,又增添了一种厚重的历史感。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道上,仿佛穿越了历史的时空,进入了时光隧道……

 

建于明成化元年的谢氏宗祠如同一位沧桑的老者安静地坐落在村口,凝重、庄严、古朴,承载着这里谢氏家族的荣辱盛衰。宗祠由前厅、正殿、享殿三部分组成,祠内石刻丰富、木雕精美,各种花纹飘逸流畅,生动异常。据《玉京谢氏宗谱》记载,这里的谢氏源于会稽“东山谢氏”,是东晋大都督谢石的后裔。千百年来,村民们遵循着祖训立身处世、持家立业。历经千年,陪伴宗祠的不单单是日晒雨淋,一座古老的石狮安静地盘卧在古树下,昂首屈膝、鬃毛长披,目光如炬,紧盯着来往的行人,沉默地叙说着谢家村的历史更迭和流风余韵。

 

抚摸着斑驳的深巷,踏着石板古道,掬一口清泉,甘甜、清凉的井水顺着喉咙,滋润到心田。这里的人们只知道古井名一直为“桃花井”,却不知其开凿年代,只见苍岩井壁、色泽深褐、井水清澈。或许是吸收了谢家村周围山川之灵气,这里的井水,无论在怎样的大旱之年都从未干涸枯竭过,千百年来,滋养着这里的村民繁衍生息。

 

如今,谢家村秉着“传承古徽文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宗旨,充分挖掘“风流谢家村”的文化内涵,发挥古徽商集中居住地的人文特色,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我们村的村民都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说起谢家村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谢家村村委会主任谢伟祥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谢家村中心村实现道路全部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步推进,安装照明路灯40余盏,新植大片绿化苗木,一幅生态文明乡村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同时,坚持培育村民自主建设、自我管理的意识,建立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形成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

 

每天夜幕降临后,休闲广场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忙碌了一天的村民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广场上,和邻里们分享着一天的逸闻趣事。最开阔的地带被一群广场舞大妈盘踞着,踩着流行音乐的节点,挥洒出一天的疲惫,跳出平凡生活的美好;乒乓球台两端,中年大叔们挥动着胳膊,你扣球、我抽球,不亦乐乎,明亮的路灯映射他们跳跃的身影。

 

今年,谢家村将改善村庄环境卫生作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建成“户清扫、村收集”清洁工程体系,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卫生面貌。“现在村里垃圾都固定堆放,定期清理,路上很少看到果皮纸屑。”村民谢承舜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们大家都主动地将家里的垃圾收集起来,然后丢到外面的垃圾池里,再也不随便乱扔了。”

 

在大力提升美丽乡村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谢家村积极营造创建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通过制作宣传栏、农民文化墙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倡导村民移风易俗,培育农村文明乡风。采访时,正赶上村里一户人家在“村民食堂”办宴席,受邀前往发现满桌上摆的都是家常菜,一份陵阳锅子尤为显眼。“现在我们村的红白事和集体活动都到村民食堂来办,这样既节约又热闹。”村民宁六顺向记者介绍道,为倡导文明节俭办好婚丧喜庆,村里还专门成立了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深入长久。(池州日报青阳版 施莉)